高血压的误区严重干扰了高血压的规范治疗,下面这些误区可千万不要踩哦!详见↓
误区一:正常血压概念不清
血压水平分类:
正常血压:收缩压<120mmHg和舒张压<80mmHg;
正常高值:收缩压120-139mmHg和(或)舒张压80-89mmHg;
高血压:收缩压≥140mmHg和(或)舒张压≥90mmHg。
当血压≥120/80mmHg,就应该改变生活方式。
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,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≥140mmHg和(或)舒张压≥90mmHg,可诊断为高血压,建议就诊。
误区二:凭感觉估计血压高低
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,不是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。有些患者患病时间长,已经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,直到发生了脑出血,才有了“感觉”,这时就晚啦。
误区三:不愿意过早服降压药
很多40-50岁的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担心降压药会产生“耐药性”,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。这是错误、且十分危险的观念。
1.降压药没有耐药性
降压药不是抗生素,不会产生“耐药性”。有些高血压患者,过几年后需联用两种降压药,这不是耐药,而是随着年龄增长,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等,血压比原来更高,需要联合用药起到降压效果。
2.早控制早预防
血压控制得越早,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心、脑、肾损害。
误区四:血压降得越快越好
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住缓慢、平稳的原则。如果血压下降速度太快,会引起心、脑、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而导致缺血事件。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在4周内或12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。绝大多数的长效降压药需要1-2周才能达到最大和稳定的降压作用,不要急于更换降压药品种。
误区五:血压降到正常水平后,隔天吃一次降压药
很多患者以为血压<140/90mmHg就算正常了,之后采取间隔吃药。其实,隔天吃一次降压药,血压忽高忽低会加剧靶器官损伤,与高血压一样有害。
误区六:只知道服药,不知道定期检查
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在终生服药的同时,还需做定期检查,以便评价降压药疗效,监测靶器官损害。
监测用药方案
血压控制平稳且达标者,每周自测1-2天血压,早晚各1次,最好在早上起床并排尿后,并一定要在服药前自测。每次自测时间应固定。如果血压≥135/85mmHg,需要及时就诊,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。
监测靶器官损害
所有高血压患者至少每年一次进行常规检查:血常规;血生化(血钾、钠、空腹血糖、血脂、尿酸和肌酐);尿液分析(尿蛋白、尿糖和尿沉渣镜检);心电图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