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气寒冷,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发,这时雾化治疗能让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,与口服、注射相比速度快、疗效好、雾化吸入已然成为呼吸科常见的治疗方法。
但很多家长对雾化的了解不够,那么,雾化吸入应该避开哪些误区呢?
别让雾化变“误化”!
误区一:在宝宝进食后立刻进行雾化吸入
为宝宝进行雾化治疗时,应当避开进食的时间,雾化前一小时都不应该进食,并且在雾化前仔细清理宝宝口腔食物残渣与鼻腔分泌物,以防在雾化进行过程中因为气流刺激引起呕吐。
误区二:雾化时间越长越好
雾化吸入的时间控制在15-20分钟为宜。
研究表明,雾化吸入量过多,治疗时间过长,会导致呼吸道过度湿化而引起黏膜水肿、气道狭窄等,导致患者呼吸困难。
误区三:孩子哭也做雾化
孩子哭闹时吸气短促,药物微粒容易留存在口咽部,从而影响疗效。
哭闹厉害的婴幼儿可暂停治疗,待其安静后或安抚入睡后再进行雾化治疗。由于幼儿喉组织发育不完善,为减轻冷空气对气道的刺激引起咳嗽,建议刚开始吸入时将雾化量调至最小,等宝宝适应了雾化液的温度后,再慢慢调大出雾量。
误区四:自行使用雾化药物
宝宝每次生病的实际情况不同,是否用雾化以及药物用量,都需要经过医生诊断指导下使用,不建议父母把原来剩的雾化药物继续给孩子使用。
我国上市的雾化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,支气管舒张剂和黏液溶解剂,具体药物建议遵医嘱使用。
误区五:雾化后不洗漱更利于吸收
雾化结束后,应及时清洁脸部,以除去附着在面部的药物。用清水漱口或适量饮水,减少咽部不适及药物残留,防止真菌感染。
年幼儿无法漱口,可用棉球蘸水擦拭口腔后,再适量喂水。
雾化后应及时翻身拍背,促进痰液的排出。
误区六:使用后不及时清洗
每次使用后对储药池、管路、面罩彻底清洗消毒,晾干后封闭存放,避免雾化吸入装置成为新的感染源。
雾化吸入装置建议专人专用,避免交叉污染。